教育部官员是世界上最智慧最聪明的
10月28日北京晨报载,针对备受关注的教师受害案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表示,政府、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护教师安全。另外,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

教育部毕竟是教育部,就象传统中国的翰林院或国子监,乃文化精英们聚集的渊薮,卧虎藏龙,能人辈出。近年来教育成为共和国公民们关注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部的精英们振聋发聩的言论与心血来潮的举措是分不开的——因为精英们是最富创新精神最易头脑发热也最与时俱进的团体,是故,他们成为各种媒体的“骄子”或“宠儿”也是理所当然,势所必至,无可厚非的呀!

精英汇聚的教育部总是最能发现问题和最能解决问题的。“范跑跑”跑了,精英们才发现原来地震中死了那么多学生是师德出了问题,于是立即修订师德规范,将“保护学生安全”加入其中。新中国成立快60周年了,精英们才发现我国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连续20年持续下降的原因在于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于是脑袋一拍,灵光乍现,立即发布通知,要求全国亿万学生6个月长跑n个60公里,真可谓一举两得——既增加了学生体质,又对学生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主意若不是天才加精英,谁想得出来呢?本月以来,山西和浙江的发生了两起“弑师案”精英们于是又发现了,原来都是教师不能正当使用“惩戒”惹的祸,所以不能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

自然,不能“迁就学生一切行为”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可从教育部精英的口中说出来却别有一种风味。精英以他权威的地位告诉我们,不“迁就学生一切行为”也就等于教师应该正当使用的惩戒,如果那两位被“弑”的教师早一点掌握了这一门并非体罚的“惩戒”的教育艺术,或许那两起人间惨剧也就可以避免了。不过,何为“惩戒”何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在具有“昭昭之智”的教育部精英们的眼中可能一目了然,可对“昏昏”如我辈来说,却实在不容易区分开来。而且,如果我是老师,假如哪一天被人投诉“体罚”学生,我再傻肯定也会抓住教育部精英给我的这根“救命的稻草”为自己辩解说,我只是在对学生“正当地使惩戒”因为不能“迁就学生的一切行为”

在精英的眼中“体罚”的后果很严重,而“正当使用的惩戒”却并非如此。无可否认“体罚”会造成学生肉体的或精神的伤害,但显在的肉体的伤害却往往只是一时的、局部的,并且大多总是可以痊愈,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可隐性的精神的创伤却是长期的,贯穿学生的整个精神有机体的,只怕并不那么容易治愈。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禁止体罚学生与其说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肉体,倒不如说是为了保护学生的精神免受处于绝对强势的成人的伤害。“正当使用的惩戒”自然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肉体,但是否会伤害到学生的精神,恐怕只有天知道呀——毕竟,不管是“体罚”还是所谓的“正当使用的惩戒”总是会让人感到屈辱。就拿那两位“弑师”的学生来说,绝对不是因为被“弑”的教师伤害了他们的肉体,而是因为被“弑”的教师使他们遭受了屈辱,使他们的精神或曰做人的尊严受到了伤害,才激活他们体内潜在的暴力冲动,是以暂时失去理智,引发了“弑师”行为。

教育部精英们实在是世界上最智慧最聪明的生物,他们总是能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或“行不惊人死不休”从而将公民们的注意力从自身的错误中转移开来。表面看来,他们成了公众目光会聚的焦点,是吸引了公民们的眼球,而非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其实,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使公民们的视线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若追根究底,则不管师德也好,生德也好,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也好,其败坏的根源并不在教师或学生本身,而恰恰就在于当下的教育体制的压迫,以及教育部精英们花样百出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拍脑袋主意。

制度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往往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想像的,它规定了什么行为是合理的,什么行为是非法的,什么行为是“政治正确”的,什么行为是绝对禁止的等等。我们的教育体制使得整个教育界将重心放在了“知识——权力”这一有机结合体本身,而不是作为人的孩子或曰学生的身上——这与目前国家领导人提倡的“以人为本”也是背道而驰的,从而造成了对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伤害”不说别的,就拿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这一问题来说,在现行的高考制度的压力下,试问学生们哪里有心情或抽得出时间来锻练身体呀,6个月长跑n个60公里的“政治秀”式的形式主义举措到底能对增强学生的体质起多大的作用呢?另外,同样在高考制度的压力下,教师们不得不采用的“填鸭式教学”与“题海战术”难道不是对学生的自主精神与创造性的最大的伤害么?种种的教育界之怪现状都是现行的教育体制本身使然,可这些教育部的精英们用各种“惊人的”言语或行动巧妙地将过错推到同样是受害者的教师、学生或家长的身上,并且让他们彼此互相指责,互相仇视,自己却在一边享受着坐山观虎斗的乐趣。

既然种种教育问题甚至教育界的危机都被教育部的精英们轻描淡写地化解了,能说他们不是世界上最智慧、最聪明的生物么? 10月28日北京晨报载,针对备受关注的教师受害案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表示,政府、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护教师安全。另外,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

教育部毕竟是教育部,就象传统中国的翰林院或国子监,乃文化精英们聚集的渊薮,卧虎藏龙,能人辈出。近年来教育成为共和国公民们关注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部的精英们振聋发聩的言论与心血来潮的举措是分不开的——因为精英们是最富创新精神最易头脑发热也最与时俱进的团体,是故,他们成为各种媒体的“骄子”或“宠儿”也是理所当然,势所必至,无可厚非的呀!

精英汇聚的教育部总是最能发现问题和最能解决问题的。“范跑跑”跑了,精英们才发现原来地震中死了那么多学生是师德出了问题,于是立即修订师德规范,将“保护学生安全”加入其中。新中国成立快60周年了,精英们才发现我国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连续20年持续下降的原因在于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于是脑袋一拍,灵光乍现,立即发布通知,要求全国亿万学生6个月长跑n个60公里,真可谓一举两得——既增加了学生体质,又对学生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主意若不是天才加精英,谁想得出来呢?本月以来,山西和浙江的发生了两起“弑师案”精英们于是又发现了,原来都是教师不能正当使用“惩戒”惹的祸,所以不能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

自然,不能“迁就学生一切行为”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可从教育部精英的口中说出来却别有一种风味。精英以他权威的地位告诉我们,不“迁就学生一切行为”也就等于教师应该正当使用的惩戒,如果那两位被“弑”的教师早一点掌握了这一门并非体罚的“惩戒”的教育艺术,或许那两起人间惨剧也就可以避免了。不过,何为“惩戒”何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在具有“昭昭之智”的教育部精英们的眼中可能一目了然,可对“昏昏”如我辈来说,却实在不容易区分开来。而且,如果我是老师,假如哪一天被人投诉“体罚”学生,我再傻肯定也会抓住教育部精英给我的这根“救命的稻草”为自己辩解说,我只是在对学生“正当地使惩戒”因为不能“迁就学生的一切行为”

在精英的眼中“体罚”的后果很严重,而“正当使用的惩戒”却并非如此。无可否认“体罚”会造成学生肉体的或精神的伤害,但显在的肉体的伤害却往往只是一时的、局部的,并且大多总是可以痊愈,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可隐性的精神的创伤却是长期的,贯穿学生的整个精神有机体的,只怕并不那么容易治愈。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禁止体罚学生与其说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肉体,倒不如说是为了保护学生的精神免受处于绝对强势的成人的伤害。“正当使用的惩戒”自然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肉体,但是否会伤害到学生的精神,恐怕只有天知道呀——毕竟,不管是“体罚”还是所谓的“正当使用的惩戒”总是会让人感到屈辱。就拿那两位“弑师”的学生来说,绝对不是因为被“弑”的教师伤害了他们的肉体,而是因为被“弑”的教师使他们遭受了屈辱,使他们的精神或曰做人的尊严受到了伤害,才激活他们体内潜在的暴力冲动,是以暂时失去理智,引发了“弑师”行为。

教育部精英们实在是世界上最智慧最聪明的生物,他们总是能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或“行不惊人死不休”从而将公民们的注意力从自身的错误中转移开来。表面看来,他们成了公众目光会聚的焦点,是吸引了公民们的眼球,而非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其实,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使公民们的视线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若追根究底,则不管师德也好,生德也好,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也好,其败坏的根源并不在教师或学生本身,而恰恰就在于当下的教育体制的压迫,以及教育部精英们花样百出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拍脑袋主意。

制度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往往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想像的,它规定了什么行为是合理的,什么行为是非法的,什么行为是“政治正确”的,什么行为是绝对禁止的等等。我们的教育体制使得整个教育界将重心放在了“知识——权力”这一有机结合体本身,而不是作为人的孩子或曰学生的身上——这与目前国家领导人提倡的“以人为本”也是背道而驰的,从而造成了对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伤害”不说别的,就拿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这一问题来说,在现行的高考制度的压力下,试问学生们哪里有心情或抽得出时间来锻练身体呀,6个月长跑n个60公里的“政治秀”式的形式主义举措到底能对增强学生的体质起多大的作用呢?另外,同样在高考制度的压力下,教师们不得不采用的“填鸭式教学”与“题海战术”难道不是对学生的自主精神与创造性的最大的伤害么?种种的教育界之怪现状都是现行的教育体制本身使然,可这些教育部的精英们用各种“惊人的”言语或行动巧妙地将过错推到同样是受害者的教师、学生或家长的身上,并且让他们彼此互相指责,互相仇视,自己却在一边享受着坐山观虎斗的乐趣。

既然种种教育问题甚至教育界的危机都被教育部的精英们轻描淡写地化解了,能说他们不是世界上最智慧、最聪明的生物么?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