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自立为主
窦建德斩杀涿郡通守郭绚之后不久,张金称被杨善会捉获、弄死,张金称的余部则纷纷去投靠了窦建德。
杨义臣乘胜率领大军追击溃逃叛军到了平原郡,打算进入高鸡泊讨伐高石达、窦建德。
窦建德对高士达道:“我观察了不少隋将,善于用兵的莫过于杨义臣了,如今他灭掉了张金称乘胜而来,锐不可挡,请东海公率兵避开他,让他欲战不得,耗费时间,将士疲劳厌倦,然后我们再乘机袭击他,杨义臣才能被攻破,否则,恐怕我军不是他的对手。”
高士达却另有自己的想法,他想亲自率兵堂堂正正的击败杨义臣,杨义臣名声那么大,他高士达要是能亲自将杨义臣击败,那无疑能获得崇高的威望,到时他的话谁还敢不听?
于是高士达留下窦建德守营,自己率领精兵迎击杨义臣,取得小胜后,就兴奋的纵酒畅饮。
窦建德听到后,向身边的一个文士道:“东海公未能将敌打败就骄傲自大,灾祸恐怕不久就要到了,我得率部前去接应才行。”
那个文士名叫宋正本,原本是饶阳令,博学而有才气,几个月前高士达军攻破饶阳县的时候,宋正本被俘虏,高士达原本是要将宋正本杀了的,窦建德慕其名,所以向高士达求情,才被免于死。
之后,宋正本待在了窦建德的身边,时常为他出谋划策,很得窦建德信任,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是窦建德早期最主要的谋主,为窦建德献过平定河北的计策,可惜最后被窦建德听信谣言误杀了。
窦建德这时将要走出营帐的时候,一直没有出声的宋正本放下手中的茶杯道:“军司马难道想一辈子做别人的手下吗?”
窦建德听后,呆立在帐门许久,最终还是没有走出去。
五天后,杨义臣大破高士达,在阵前将高士达杀死,乘胜追击,直逼他的营地。营中的守军都溃散奔逃。
窦建德带着数百精锐骑兵逃离了杨义臣的大军,刚要松口气,带着本队人马等候多时的李隐,立即率兵向窦建德杀来,将窦建德吓出一身冷汗,慌忙夺路而逃。
李隐原本是打算趁窦建德此时最虚弱的时候,结果了这位未来的河北枭雄的,但在最危险的时刻,窦建德身边的部下竟全部主动留下殿后,拼死阻拦李隐军,使得李隐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窦建德带着几个人逃远了。
李隐对此倒没有多少气恼,只是感叹窦建德真是名不虚传,光是这让部下效死的本事,就非一般人所具备的。
李隐的手下抓得了一些俘虏,这时正押着俘虏集中到一起,忽然,李隐身边的苏定方见到了俘虏中竟有一个他十分敬重的熟人,喊道:“宋县令,您怎会在这里?”
苏定方见到的熟人,正是宋正本,他是文人,虽然也会骑马,但马术并不怎么好,所以在刚才的混战中被李隐的部下活捉了。
饶阳县属于河间郡 ,河间郡就位于苏定方老家信都郡的北面,而饶阳县则是刚好河间郡与信都郡接壤的县,苏定方跟随其父率乡兵保卫郡县的时候,曾到过饶阳县,故而与那时的饶阳县令宋正本相识。
宋正本这时显得有些狼狈,“原来是定方啊,没想到你我再相见的时候,竟是这种情形。”
苏定方连忙下了马,让押着宋正本的士兵离开,但因为没得李隐的命令,不敢私自为宋正本松绑,他疑惑的问:“宋县令怎会与窦贼的士兵在一起?”
宋正本神色有些黯然,“两个月前,饶阳被高士达攻破,窦司马为我求命,我见他仁义,是个明主,便投靠了他,没想到现在却被定方率兵擒住了,正是无地自容啊!”
苏定方道:“这支军队的主帅并非是我,而是另有其人。”苏定方说着,将宋正本待到了李隐的面前,“郎将大人,这位是前饶阳令宋正本先生,还请您对他多加宽恕!”
李隐听后,连忙下马,亲自为宋正本松了绑,“先生的大才之名,我早有耳闻,是否愿意来我军中来帮我做事?”
宋正本摇头道:“我先为隋臣,不久前才降贼,现在怎还有颜面继续重为隋臣?”
李隐道:“先生之前降贼乃是迫不得已,现在再为隋臣,不正是弃暗投明吗?还请先生多加考虑考虑。”
宋正本听后,神情有些动摇,但仍是没开口答应,但也没有说宁死不从,李隐见此,便只好让苏定方对他好生招待,打算以后再慢慢将他纳入麾下。
杨义臣在杀死了高士达后,认为窦建德已不足为患,于是不再继续追击,率兵离去了,李隐也随即带兵返回了恒山无县,随行的有还有苏定方、宋正本,苏邕以及苏定方父子的数千老乡。
苏邕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后,不愿再上战场拼杀了,而老家武邑仍是不安定,于是便带着老乡跟随李隐来恒山五县安定,李隐将他们安在了井陉县,并任命苏邕为井陉县的县令。
安排好一切事宜后,李隐才带兵回到了雁门关。
而杀掉被李隐干掉的窦建德,则是一直向北逃,途中还收拢了数百溃兵,最后到了熟悉的饶阳县,趁饶阳县没有防备,再一次攻陷了饶阳,收集兵卒三千人。
窦建德而后在众官军离开后,率三千兵返回清河郡东北方的平原郡,收集高士达所部的散兵,收集安葬死者,并为高士达发丧,军威又重新大振,窦建德也就此自立为主,并自称将军。
原先,群盗抓住隋官及士族子弟都杀掉,唯独窦建德很好地对待他们,因此隋官中有些人就举城投降他,窦建德声势日渐浩大,不过因为没了谋主宋正本,窦建德的势力发展得要比原本的历史上慢上一些。
五月初一,出征两个月,李隐再次回到雁门关,而就在这一天的中午,竟出现了日食,而且是几百年才会看见一次的日全食,在这期间天地一片昏暗,隋朝百姓都为之恐惧,都以为是天地崩塌了。(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
杨义臣乘胜率领大军追击溃逃叛军到了平原郡,打算进入高鸡泊讨伐高石达、窦建德。
窦建德对高士达道:“我观察了不少隋将,善于用兵的莫过于杨义臣了,如今他灭掉了张金称乘胜而来,锐不可挡,请东海公率兵避开他,让他欲战不得,耗费时间,将士疲劳厌倦,然后我们再乘机袭击他,杨义臣才能被攻破,否则,恐怕我军不是他的对手。”
高士达却另有自己的想法,他想亲自率兵堂堂正正的击败杨义臣,杨义臣名声那么大,他高士达要是能亲自将杨义臣击败,那无疑能获得崇高的威望,到时他的话谁还敢不听?
于是高士达留下窦建德守营,自己率领精兵迎击杨义臣,取得小胜后,就兴奋的纵酒畅饮。
窦建德听到后,向身边的一个文士道:“东海公未能将敌打败就骄傲自大,灾祸恐怕不久就要到了,我得率部前去接应才行。”
那个文士名叫宋正本,原本是饶阳令,博学而有才气,几个月前高士达军攻破饶阳县的时候,宋正本被俘虏,高士达原本是要将宋正本杀了的,窦建德慕其名,所以向高士达求情,才被免于死。
之后,宋正本待在了窦建德的身边,时常为他出谋划策,很得窦建德信任,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是窦建德早期最主要的谋主,为窦建德献过平定河北的计策,可惜最后被窦建德听信谣言误杀了。
窦建德这时将要走出营帐的时候,一直没有出声的宋正本放下手中的茶杯道:“军司马难道想一辈子做别人的手下吗?”
窦建德听后,呆立在帐门许久,最终还是没有走出去。
五天后,杨义臣大破高士达,在阵前将高士达杀死,乘胜追击,直逼他的营地。营中的守军都溃散奔逃。
窦建德带着数百精锐骑兵逃离了杨义臣的大军,刚要松口气,带着本队人马等候多时的李隐,立即率兵向窦建德杀来,将窦建德吓出一身冷汗,慌忙夺路而逃。
李隐原本是打算趁窦建德此时最虚弱的时候,结果了这位未来的河北枭雄的,但在最危险的时刻,窦建德身边的部下竟全部主动留下殿后,拼死阻拦李隐军,使得李隐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窦建德带着几个人逃远了。
李隐对此倒没有多少气恼,只是感叹窦建德真是名不虚传,光是这让部下效死的本事,就非一般人所具备的。
李隐的手下抓得了一些俘虏,这时正押着俘虏集中到一起,忽然,李隐身边的苏定方见到了俘虏中竟有一个他十分敬重的熟人,喊道:“宋县令,您怎会在这里?”
苏定方见到的熟人,正是宋正本,他是文人,虽然也会骑马,但马术并不怎么好,所以在刚才的混战中被李隐的部下活捉了。
饶阳县属于河间郡 ,河间郡就位于苏定方老家信都郡的北面,而饶阳县则是刚好河间郡与信都郡接壤的县,苏定方跟随其父率乡兵保卫郡县的时候,曾到过饶阳县,故而与那时的饶阳县令宋正本相识。
宋正本这时显得有些狼狈,“原来是定方啊,没想到你我再相见的时候,竟是这种情形。”
苏定方连忙下了马,让押着宋正本的士兵离开,但因为没得李隐的命令,不敢私自为宋正本松绑,他疑惑的问:“宋县令怎会与窦贼的士兵在一起?”
宋正本神色有些黯然,“两个月前,饶阳被高士达攻破,窦司马为我求命,我见他仁义,是个明主,便投靠了他,没想到现在却被定方率兵擒住了,正是无地自容啊!”
苏定方道:“这支军队的主帅并非是我,而是另有其人。”苏定方说着,将宋正本待到了李隐的面前,“郎将大人,这位是前饶阳令宋正本先生,还请您对他多加宽恕!”
李隐听后,连忙下马,亲自为宋正本松了绑,“先生的大才之名,我早有耳闻,是否愿意来我军中来帮我做事?”
宋正本摇头道:“我先为隋臣,不久前才降贼,现在怎还有颜面继续重为隋臣?”
李隐道:“先生之前降贼乃是迫不得已,现在再为隋臣,不正是弃暗投明吗?还请先生多加考虑考虑。”
宋正本听后,神情有些动摇,但仍是没开口答应,但也没有说宁死不从,李隐见此,便只好让苏定方对他好生招待,打算以后再慢慢将他纳入麾下。
杨义臣在杀死了高士达后,认为窦建德已不足为患,于是不再继续追击,率兵离去了,李隐也随即带兵返回了恒山无县,随行的有还有苏定方、宋正本,苏邕以及苏定方父子的数千老乡。
苏邕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后,不愿再上战场拼杀了,而老家武邑仍是不安定,于是便带着老乡跟随李隐来恒山五县安定,李隐将他们安在了井陉县,并任命苏邕为井陉县的县令。
安排好一切事宜后,李隐才带兵回到了雁门关。
而杀掉被李隐干掉的窦建德,则是一直向北逃,途中还收拢了数百溃兵,最后到了熟悉的饶阳县,趁饶阳县没有防备,再一次攻陷了饶阳,收集兵卒三千人。
窦建德而后在众官军离开后,率三千兵返回清河郡东北方的平原郡,收集高士达所部的散兵,收集安葬死者,并为高士达发丧,军威又重新大振,窦建德也就此自立为主,并自称将军。
原先,群盗抓住隋官及士族子弟都杀掉,唯独窦建德很好地对待他们,因此隋官中有些人就举城投降他,窦建德声势日渐浩大,不过因为没了谋主宋正本,窦建德的势力发展得要比原本的历史上慢上一些。
五月初一,出征两个月,李隐再次回到雁门关,而就在这一天的中午,竟出现了日食,而且是几百年才会看见一次的日全食,在这期间天地一片昏暗,隋朝百姓都为之恐惧,都以为是天地崩塌了。(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