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彼得罗夫老爹让哈桑去问问帕夫柳琴科的意思,看看愿不愿意加入高尔基兄弟会来专门处理和警察打交道的问题。作为交换,高尔基兄弟会可以给他提供稳定而又丰厚的报酬。帕夫柳琴科现在所有的业务几乎都来自于高尔基兄弟会,自然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彼得罗夫老爹想借助帕夫柳琴科的关系和工人新城附近的内政局搭上一些关系,最起码有什么风吹草动可以提前打个招呼。而帕夫柳琴科恰恰就是最好的人选。
松采沃兄弟会的事情一时半会儿还没有下落,彼得罗夫联络了更多的斯拉夫帮派去追查米哈伊洛维奇和莫吉列维奇的下落。不过按照现在的形式看来,这两个人很可能已经逃到了国外。彼得罗夫老爹给雅可夫打了个招呼,让他尽力打听一下这两个人的下落。
谢廖沙在外经贸部属于空降干部,缺少自己的班底。不过因为他的背后站着戈尔巴乔夫,所以这段日子里下面的人倒是没敢敷衍他。谢廖沙陆续从团委调来了一些干部来辅助自己的工作。谢廖沙要干事,要用人。而外经贸部这几年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东欧国家那里,和谢廖沙的大方向相背离。这种策略上的错误不是一时半会可以纠正过来的,现在全世界的经济都不景气。日本虽然一枝独秀,但是却被美国所控制。倒是中东这些国家可以作为谢廖沙外贸的突破口。而阿联酋的飞机项目就是谢廖沙要搞定的第一笔生意。
这个项目现在交给了高曼去负责。为了防止伊留申设计局店大欺客,谢廖沙专门和他们的负责人做了沟通,强调了这笔生意的重要性。不过图波涅夫设计局得知这些阿联酋人对他们的超音速客机感兴趣之后,想要借助外国的资金重启tu-144d的生产线。谢廖沙觉得他们有些想当然了,现在这种飞机只有试飞员那种级别的飞行员才搞得定,怎么可能投入商用,而且tu-144d的安全记录也不是太好。不过谢廖沙还是为这些阿拉伯人介绍了图波涅夫设计局。
高曼在和这些人的接触中了解到了另外一条财路。那就是阿联酋人打算投巨资兴建海水淡化工厂和石化项目。现在对这些赚钱的项目谢廖沙都很感兴趣,谢廖沙拜托耶利钦推荐几个国内能够承接这些工程的施工单位。不管怎么说先去阿联酋参与投标,中与不中还要两说呢。虽然这件事情上谢廖沙自己得不到什么利益上的好处,但是谢廖沙却可以增加他在外经贸部的话语权。谢廖沙之所以这么努力的要在外经贸部干出成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能够独掌整个部门的大权。
外经贸部对于谢廖沙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因为它现在是嘉能可最大的贸易伙伴。谢廖沙利用苏联的资源优势让嘉能可迅速地称为大宗商品贸易行业的一只生力军,只要他占据着外经贸部一天,嘉能可的粮食、石油、以及金属业务就不会亏损。这已经不是洗钱了,严格的说更像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利益输送。
但是谢廖沙还远没有挖掘出外经贸部更大的价值,因为外经贸部最重要的资产外贸银行还掌握在茹拉夫廖夫部长的手里。外贸银行掌管着苏联的国际贸易外汇收支,不论是苏联国内的企业进行出口商品,还是从国外进口商品,最终都要通过外贸银行进行结算。而谢廖沙的国民住宅银行是一家地方银行,手上的外汇额度有限,无法支撑谢廖沙现在的业务。也正是因为外贸银行不在手上,谢廖沙才通过易货交易的方式让嘉能可和地中海贸易公司进行交易,只有这样才能避开外贸银行对外汇的监管。
茹拉夫廖夫虽然对谢廖沙的态度不错,但是谢廖沙也不会单纯的以为茹拉夫廖夫会将外贸银行乖乖的交给自己。而且茹拉夫廖夫年富力强,离退休还很遥远,因此谢廖沙一直都有给他挪个位置的想法。
这件事情还是要等到戈尔巴乔夫书记上位才行啊!而且谢廖沙跟茹拉夫廖夫之间还有若干个副部长的距离。只有将所有的障碍都清除掉之后,谢廖沙才有大权独揽的可能。
谢廖沙现在每周都要和雅科夫列夫一起去面见戈尔巴乔夫汇报工作,雅科夫列夫现在主要是在研究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方面的问题。这是学者们所做的事,本来谢廖沙是不便于参与其中的。但是哈默同志和国外的一些权威机构将谢廖沙的次贷概念夸上了天,让谢廖沙在经济学领域的名气越来越大。这也令戈尔巴乔夫对谢廖沙的意见也重视了起来。不过谢廖沙不想抢雅科夫列夫的风头,他很少发表意见。就算发表意见也仅限制在自己的工作涉及过的领域。
雅科夫列夫虽然只是一个研究所的所长,职位比谢廖沙还要低很多。但是他毕竟是公开向勃列日涅夫开过炮的人,又当过中央委员,还是外交领域的专家。因此戈尔巴乔夫派系的一些官员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来找这位政治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商量。雅科夫列夫现在已经把他的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研究所变成了一所沙龙性质的政治俱乐部,很多抱有和他相同观点的干部们都是他的研究所的常客。
雅科夫列夫最为推崇的是芝加哥学派的经济主张。这个学派曾经在智利经济改革中大放异彩而引起世界的关注。虽然智利通过政变的上台者皮诺切特是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但是他所执行的经济政策却是芝加哥学派亲自参与制定的自由主义经济。按照雅科夫列夫的介绍,谢廖沙觉得这个学派和撒切尔夫人正在进行的改革十分的相似。最让谢廖沙感到惊奇的是,芝加哥学派在智利进行经济改革的时候还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学概念让谢廖沙感慨不已,那就是让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痛不欲生的“休克疗法”。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