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莫斯科会战(上)

第七百五十二章 莫斯科会战(上)

除了歼敌数目,德军还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夺回哈尔科夫并乘胜攻占了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库尔斯克和莫斯科的南大门奥廖尔,通向苏联首都莫斯科的道路由此打通,而第6集团军北上攻占罗斯托夫后又有效地保障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侧翼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小胡子本人再怎么反对,眼看国防军的将帅们个个跃跃欲试,他也只得同意向莫斯科进军......

但是这种关键时候,德军连续作战能力不行的弱点却再次暴露了出来,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在两大战役胜利后修整耗时太长,导致负责主攻莫斯科的古德里安中央集团军群也不敢孤军深入。这就给了苏联足够多的时间集结兵力拱卫首都,甚至还来得及在莫斯科外围构筑了三道防线,野战工事虽然防御能力相对较差,却可以削弱云爆弹的作用,在已经对其产生心理阴影的苏联高层看来,这很可能会成为莫斯科保卫战获胜的关键。

然而德军对云爆弹的运用之妙却超出了苏联人的预料,诚然在相对开阔的野外战场上云爆弹的杀伤半径比普通的榴弹都差一截,但是绝对杀伤半径却远非后者可比,因为榴弹杀伤敌人主要靠的是飞溅的弹片,总会有人幸运地逃过一劫,而云爆弹则是利用没有死角的高温、高压与窒息来杀人,在其杀伤范围内的所有敌人。即使不死也会陷入昏迷而失去反击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炮群用高爆榴弹对敌方阵地火力覆盖,或许单发炮弹的杀伤效率更高,但要将炮击覆盖区域的敌人全都干掉却是几乎不可能的,而只要阵地上还有少数人幸存下来,就多多少少可以阻滞一下之后步兵的进攻,如果后方的部队速度够快,完全有可能给予阵地及时的增援,而让这次进攻无功而返,阵地战很容易形成拉锯就是因为这个。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有经验的将领在面对敌军的优势重火力时。往往会采取“前轻后重”的兵力部署,以减小在敌人炮火急袭下的人员伤亡。

然而,云爆弹的出现却改变了这种情况,虽然在野外使用会令它的杀伤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利用它在敌人的阵地上撕开一道口子却还是轻而易举的。由于被攻击区域的敌人全灭。使得德军的机动部队能够以近乎于行军的超高速度抢在敌人的援兵之前插进缺口,从而瓦解苏军的防御体系,并对侧翼的苏军形成包夹之势。如果他们撤得慢了,德军甚至还能包几个饺子......

在云爆弹产生的战术优势下,苏军自认为十分坚固的防御阵地纷纷失守、伤亡数字也不断增加,但就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主帅古德里安期待着冲进莫斯科展开一次屠杀的时候,德军之前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云爆弹已经几乎消耗殆尽,虽然后方正在拼命生产并不断运到前线,但因为产能有限(云爆弹的生产与至关重要的合成橡胶冲突,还要消耗石油。)加之运力不足,德军很难再维持之前那么大的用量。

而就在这个时候,苏军统帅朱可夫也找出了对付德军战法的办法,“侧翼攻击是无法破解的,但是德国法西斯一样害怕侧翼攻击,他们有云爆弹来突破阵地,我们红军一样也有,而且更多、更好!”

在斯大林咬牙同意将花大价钱买来的云爆弹大量投入使用后,古德里安果然同样对此束手无策,很快就被迫将之前攻占的阵地又都还给了苏联红军,不过由于德军的战术不像苏军那样死板,见势不妙时他们的撤退要比之前他们进攻时的苏军坚决得多,因此较少被人围歼,损失也相对小得多。

这个时候,因为负责掩护而暂时没有卷入战局的曼施坦因却因为旁观者清率先抓住了莫斯科会战胜负的关键——“制空权”,“只要苏军的飞机没法升空,他们的云爆弹就扔不下来、炮群也同样只是我军轰炸机的猎物......”

小胡子当即要求戈林将尽可能多的飞机和优秀飞行员派往前线,并将有限的运力最大程度地向航空汽油倾斜。但是斯大林也同样看出了制空权的意义,为了守住莫斯科,他甚至甘冒目前几乎提供了苏联全部石油产量的巴库再次遭到大规模轰炸的风险,亲自下令将高加索军区的空军精锐紧急调到莫斯科一带,而美国的运输船队也在北冰洋航线上来回穿梭,不计成本地将一桶桶珍贵的航空汽油万里迢迢运到苏联。两大阵营决策层相同的判断以及全力的投入,使得莫斯科会战不但如历史上一样有着惨烈的陆战,同时也出现了被后世史家称为“王牌之殇”的超级大空战......

在莫斯科会战期间,除了德国海航的王牌飞行员之外,两国大部分的空军王牌都参加了战斗,即使是被斯大林严令不得亲自升空作战的波克雷什金也由于极大的防空压力而多次违令出战(注1),甚至还被敌人击落了一次,所幸跳伞落在了本方阵地上,要不然宁死不当俘虏的波克雷什金就得为国捐躯了。斯大林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不但削了波克雷什金的军衔,还将自己的一个警卫员派过去专门看住他,波克雷什金才彻底没了亲自驾机作战的机会......

虽然其间被击落一次,但波克雷什金的表现依然无愧于世界顶级空战王牌的称号,出战15次击落19架敌机并干掉(击毙或被苏军地面部队俘虏)6名(如果算上成功跳伞逃生的则为9名)德军王牌飞行员的惊人战绩令其“王牌杀手”的威名飞出苏联传遍了世界。

注1:由于这个时空苏联的战局更加紧张,那些王牌飞行员不可能像历史上那样安心退到后方培训菜鸟,而往往必须继续在前线坚持战斗,这导致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没能活到战争结束,但另一方面,苏联飞行员的击坠数纪录也因此远比历史上高得多。(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