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素花待招魂
在我的老家,每年旧历的七月十五是迎接先人亡灵回家的日子,口头上说的是“接老人家回家”到了这一天,清早起来,各家的主人就洗手净面,忙着磨豆腐、做斋粑、打钱纸。到了晚上,各家就在堂屋门前,摆起供桌,放上三牲、斋粑、净酒,由长者做主持,手拿纸幡,先念一串固定的请辞,再依辈分一一呼唤先人的名字,接引先人的亡灵回家。然后,转到堂屋内的神龛前,再将先人们请上神龛,按排行就坐。一群子孙肃立在主持人身后,跟着鞠躬作揖,场面庄严肃穆。之后的每一餐,都要给先人摆上碗筷,请先人先吃,活人默哀,三分钟后,活人才能开吃。这种活动要到七月二十一日晚才结束。七月二十一日晚是送亡灵回西天仙界,口头语是“送老人家上天”这晚的仪式与接魂时差不多,只是将请辞换成了送辞,而且多了卜卦一项,请求先人在天显灵,保佑各家人丁健康平安,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在这期间,有跟祖先许过愿的,就请来和尚拜经还愿。有些富裕人家还请来道士,为先人做法事道场。

我从小就跟着父母学写春联,七岁时在满外公的指教下上场读过祭文。我是童声,清脆响亮,经满外公一字一句教读,腔调也还准确,再加上满外公的祭文写得荡气回肠,听的人都泪流满面,感到十分惊奇。因此,亲戚及乡邻们就传开了,说我会做对联写祭文主持丧事。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我在1972年高中毕业后,招工招干没我的分,当民办教师也没有我的份,但是村上死了人,大队书记就忘不了我了,必定会派人通知我去为死者写挽联,做花卷,开追悼会。那时候,村上有很多人把我戏称为“孔老二。”就因为这个原因,我1977年考上大学离开家乡后,家乡有亲戚或乡邻去世,其子就会要我父亲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帮其做幅挽联。对于这些人的请求,我都是尽力而为的。

从上世纪一九七五年初冬我的外婆去世算起,到现在已经有十四位亲人或好友与世长辞了。这些亲人中,有些是对我恩重如山的,有些是对我教诲至深的,有些是对我关怀备致的,有的是与我感情深厚的。他们(她们)去世后,我的心里感到万分悲痛或十分感伤。受感情浪潮的冲撞,从我的心底里拼发出带着血泪的文字,这些文字组成了一副一副的挽联,为我缓解了巨大的悲痛,寄托着无限的哀思和怀念。

转眼又到了今年的七月半了,朝云暮雨,秋风落叶,无一不牵动着我的思绪。连日来我心情戚戚,常感悲伤郁怀。亲人和朋友的音容笑貌、关爱教诲时时历历在目。消愁无计独凭楼,望断青山情未酬,酒罢茶余心寂寂,哪片白云到坟头。呜呼,我只有将我曾为这些亲人和朋友写的挽联再三吟诵,以期消解悲伤,获取心灵解脱。

一、挽外祖母

(一)

蓬岛归仙驾,泪洒灵堂皆是血

萱帏失母仪,哀怀秋草尽为霜

(二)

三十姣容付冷月,只身抚幼德可刊,彩云辞去,尚留梅花香书阁

一双裹足下禾田,纤手荷锄苦难诉,芳魂归来,常护晨星照曙天

二、挽祖父

(一)

雨洒天流泪,大雅云亡,德传万代

风号地哭声,哲人其萎,名耿千秋

(二)

p;禀赋慧矣,无师通工匠巧技,行医习武解周易,奈何泰山顿倾,跪老苍天追典范

品格高哉,未学树圣贤儒风,举觞抚弦论古今,期盼北斗长明,建成事业慰英灵

三、挽祖母

(一)

梦断北堂,恩惠铭心,鹤唳三更孤月冷

机悬东壁,慈训在耳,鹃啼午夜阵风寒

(二)

不死因吮祖母乳,深恩未报血泪枯,从此怕读陈情表

偷生永吟观音经,慈训长昭容颜在,而今谨做茹苦人

四、挽同校一英语老师

落木萧萧,半世教诲成遗训

蒹葭采采,一怀悲伤思伊人

五、挽伯母

闻伯母一了尘缘,哭黄泉不返,魂依苍昊

忆家门屡蒙慈爱,恨哀思难寄,泪洒青山

六、挽大舅母

是声闻名闺,范垂乡邦,感惠至深,再觅懿容万里路

正浪恶洞庭,云愁衡岳,恨天不公,遥寄哀思七亩塘

七、挽堂姨母

归时音容渺,悲恨尤天,梅苑经霜空有影

去岁眷爱深,惠恩比子,菊圃迎春应留芳

八、挽同校一历史老师

秋水蒹葭,一世游洄经典

春风桃李,平生铸造斯文

九、挽四叔

(一)

如山兮沉默,心有千难却缄言,苍天遗恨错菅命

是德之崇高,力无半点不惠人,苦雨含悲正哭魂

(二)

贤叔已去矣,哀思难尽,丝丝春雨都是泪

英魂长归兮,恩泽永存,片片桃花总关情

十、挽堂伯母

半世寒岁,长夜自伤心,养老抚幼,冷怀尚有婴儿踹

一园榴花,炎日尤沾泪,断肠掏肝,慈颜更催孝子哭

十一、挽同校一语文老师

耕德堪推尊,月旦有评,每闻宏论震粤海

师表可景仰,曲突徒谋,当哭英才恸潭州

十二、挽梁府曾老孺人

案台积芸香,春晖顿逝,何人断机刺忠字

庭院余萍翠,淑范长存,谁处剜股奉慈颜

十三、挽表叔

学成培桃李,言出经纶,常将风华著文章,雨打老圃伤心泪

业竟务耕耘,汗洒陇亩,矢志厚德成典范,鹤鸣西天断肠声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