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郑王
王世充来犯大唐的新安县,虽对外说是要攻取城池,实际召集文武官员中附合自己的人,商议接受禅让帝位的事。
大儒徐文远乃洛阳朝廷的国子监祭酒,他坚决认为王世充不该篡位称帝,他向王世充道:“四方八面的群雄之所以迅速归附东都,是认为您能够中兴隋室的缘故,如今全国九州之地,平定的还不及其一就仓促称帝,恐怕与您不够亲近的人,都想叛离而去了!”
徐文远门生遍天下,李密、王世充等许多权极一时的人物,都算是他的弟子。去年徐文远出城打柴的时候,还被李密给捉获了,但李密却对徐文远极尽弟子的礼节,朝北拜徐文远。
那时李密与洛阳关系正缓和,徐文远还劝李密要学伊尹、霍光那样扶助朝廷于危难之中,而不能像王莽、董卓那样,乘国家危难谋图私利,李密那时也在口头上答应了徐文远的劝告,可惜后来王世充发动政变,血洗了东都。
其时李密还向徐文远请教对策,徐文远道:“王世充也是我的弟子,但为人残忍狭隘,既造成这种形势,必然有别的企图,现在魏公原来的计划不合适了。不打败王世充,不能入朝!”
李密听从了徐文远的对策,遂决定与王世充决一雌雄,但最后却兵败北邙山……
徐文远在李密兵败后,又回到东都,每次见到王世充,必定恭敬的先行礼。有人问他:“您见李密时很傲慢,却很敬重王公,这是什么原因?”
徐文远道:“魏公李密是君子,能够容纳贤士;王公却是小人,老熟人也能杀,我怎么敢不行礼?”
王世充这时听了徐文远之言后,觉得很有几分道理,但长史韦节、杨续等却希望王世充篡位,这样他们的地位也能随之水涨船高,他们都道:“隋朝的气数已经完了,这即便是眼瞎之人也能看出来,此等特殊情况,郑公不该与常人商量。”
太史令乐德融也胡编乱造道:“往年长星出现,这是除旧布新的征兆,现今岁星在角宿、亢宿,亢宿是郑的分野。如果不马上顺应天道,恐怕王气就会衰落。”
王世充的内心是极度想要当皇帝的,被韦节、杨续、乐德融等人这么一劝,立即便将徐文远的劝谏丢到一边去了,打算听从他们的意见,继续实行篡位计划。
外兵曹参军戴胄对王世充道:“君臣就像父子,休戚与共,明公您不如竭忠为国,则个人国家都会安定。”王世充假意称他说得很好把他打发走了。
王世充与众人商议接受九锡的事情,戴胄又尽力规谏,王世充很生气,把他贬出东都作郑州长史,让他和王世充的侄子王行本镇守虎牢关。
之后,王世充派段达等人对皇泰主说明,请求授予王世充九锡。
皇泰主道:“郑公新近平定了李密,已经官拜太尉,从那以来,并没有特别的功劳,待天下逐渐平定,再论此事也不晚。”
段达听后,索性直言道:“陛下,是太尉大人想加九锡,您不给只怕是不行的。”言词间,已是充满了威胁之意。
皇泰主听后,紧紧盯着段达,许久后才渭然叹道:“那随你们的便吧!”
四月二十二日,段达等人以皇泰主的名义下诏命王世充为相国,让他持饰有黄金的斧头,让他总理百官政务,继而又将他的爵位晋封为郑王,加九锡,郑国可设置丞相以下官员。
至此,王世充的篡位之意,可谓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了。
正如徐文远之前所言,此时东都中的许多人之所以追随王世充,是认为他能够中兴隋室的缘故,他既加九锡,表明了篡位之意,许多人都打算不再继续跟着他混了。
东都的马军总管独孤武都受王世充信任,独孤武都的堂弟司隶大夫独孤机与虞部郎杨恭慎、前勃海郡主簿孙师孝、步兵总管刘孝元、李俭、崔孝仁谋划招引唐兵前来。
便让崔孝仁对独孤武都说:“王世充为人卑鄙、狭隘,贪婪、残忍,不顾亲旧,怎么能成大业呢!按图谶之文所说,天下应归李氏,而大唐从晋阳举事,占据关内,军队未遇阻滞,英雄景仰攀附。而且李氏待人处事襟怀坦荡,任用善人,勉励有功的人,不念旧恶,据有优胜之势来争夺天下,谁能与其相匹敌呢?
现在,任瑰任管公的军队近在新安,又是我们的旧交,假如能暗中派使者把他们招来,让他们夜里来到城下,我们共同作为内应,开门纳入,事情没有不成功的。”
独孤武都听从了崔孝仁是计策,立即派人前往新安,与任瑰勾结。
任瑰,字玮,庐州合肥人,乃陈朝镇东大将军任忠的侄子,李家起兵至龙门,任瑰也是极力主张西渡黄河入关中的人物之一,李渊评其为“卿将家子,深有谋略”。
去年正月,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十余万图谋东都,最后无功而返,返回长安前,命任瑰与吕绍宗统兵镇守新安,任瑰为主,吕绍宗为副。
任瑰镇守在此期间,屡立战功,现已被封为管国公。
当得知独孤武都等人有意作为内应,开门纳入的消息后,任瑰大为高兴,且感到十分的兴奋。东都洛阳的重要性自是不用说,要是他为大唐夺得此城,那他的功劳可就大了,甚至能与晋王李隐和秦王李世民两人相媲美了!
然而,任瑰的副将吕绍宗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却动了别的心思。
吕绍宗作为任瑰的副将,曾与李密、王世充的属下作战多场,也是颇有战功,但封赏自是大不如作为主将的任瑰,到现在也没有封爵,心中常对任瑰感到嫉恨。
所以当吕绍宗得知独孤武都等人有意作为内应的消息后,首先产生的念头便是想将这天大的功劳抢过来!
于是,吕绍宗迫不及待的带着独孤武都使者,星夜启程,向东都赶去,欲成就不世之功业。(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
大儒徐文远乃洛阳朝廷的国子监祭酒,他坚决认为王世充不该篡位称帝,他向王世充道:“四方八面的群雄之所以迅速归附东都,是认为您能够中兴隋室的缘故,如今全国九州之地,平定的还不及其一就仓促称帝,恐怕与您不够亲近的人,都想叛离而去了!”
徐文远门生遍天下,李密、王世充等许多权极一时的人物,都算是他的弟子。去年徐文远出城打柴的时候,还被李密给捉获了,但李密却对徐文远极尽弟子的礼节,朝北拜徐文远。
那时李密与洛阳关系正缓和,徐文远还劝李密要学伊尹、霍光那样扶助朝廷于危难之中,而不能像王莽、董卓那样,乘国家危难谋图私利,李密那时也在口头上答应了徐文远的劝告,可惜后来王世充发动政变,血洗了东都。
其时李密还向徐文远请教对策,徐文远道:“王世充也是我的弟子,但为人残忍狭隘,既造成这种形势,必然有别的企图,现在魏公原来的计划不合适了。不打败王世充,不能入朝!”
李密听从了徐文远的对策,遂决定与王世充决一雌雄,但最后却兵败北邙山……
徐文远在李密兵败后,又回到东都,每次见到王世充,必定恭敬的先行礼。有人问他:“您见李密时很傲慢,却很敬重王公,这是什么原因?”
徐文远道:“魏公李密是君子,能够容纳贤士;王公却是小人,老熟人也能杀,我怎么敢不行礼?”
王世充这时听了徐文远之言后,觉得很有几分道理,但长史韦节、杨续等却希望王世充篡位,这样他们的地位也能随之水涨船高,他们都道:“隋朝的气数已经完了,这即便是眼瞎之人也能看出来,此等特殊情况,郑公不该与常人商量。”
太史令乐德融也胡编乱造道:“往年长星出现,这是除旧布新的征兆,现今岁星在角宿、亢宿,亢宿是郑的分野。如果不马上顺应天道,恐怕王气就会衰落。”
王世充的内心是极度想要当皇帝的,被韦节、杨续、乐德融等人这么一劝,立即便将徐文远的劝谏丢到一边去了,打算听从他们的意见,继续实行篡位计划。
外兵曹参军戴胄对王世充道:“君臣就像父子,休戚与共,明公您不如竭忠为国,则个人国家都会安定。”王世充假意称他说得很好把他打发走了。
王世充与众人商议接受九锡的事情,戴胄又尽力规谏,王世充很生气,把他贬出东都作郑州长史,让他和王世充的侄子王行本镇守虎牢关。
之后,王世充派段达等人对皇泰主说明,请求授予王世充九锡。
皇泰主道:“郑公新近平定了李密,已经官拜太尉,从那以来,并没有特别的功劳,待天下逐渐平定,再论此事也不晚。”
段达听后,索性直言道:“陛下,是太尉大人想加九锡,您不给只怕是不行的。”言词间,已是充满了威胁之意。
皇泰主听后,紧紧盯着段达,许久后才渭然叹道:“那随你们的便吧!”
四月二十二日,段达等人以皇泰主的名义下诏命王世充为相国,让他持饰有黄金的斧头,让他总理百官政务,继而又将他的爵位晋封为郑王,加九锡,郑国可设置丞相以下官员。
至此,王世充的篡位之意,可谓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了。
正如徐文远之前所言,此时东都中的许多人之所以追随王世充,是认为他能够中兴隋室的缘故,他既加九锡,表明了篡位之意,许多人都打算不再继续跟着他混了。
东都的马军总管独孤武都受王世充信任,独孤武都的堂弟司隶大夫独孤机与虞部郎杨恭慎、前勃海郡主簿孙师孝、步兵总管刘孝元、李俭、崔孝仁谋划招引唐兵前来。
便让崔孝仁对独孤武都说:“王世充为人卑鄙、狭隘,贪婪、残忍,不顾亲旧,怎么能成大业呢!按图谶之文所说,天下应归李氏,而大唐从晋阳举事,占据关内,军队未遇阻滞,英雄景仰攀附。而且李氏待人处事襟怀坦荡,任用善人,勉励有功的人,不念旧恶,据有优胜之势来争夺天下,谁能与其相匹敌呢?
现在,任瑰任管公的军队近在新安,又是我们的旧交,假如能暗中派使者把他们招来,让他们夜里来到城下,我们共同作为内应,开门纳入,事情没有不成功的。”
独孤武都听从了崔孝仁是计策,立即派人前往新安,与任瑰勾结。
任瑰,字玮,庐州合肥人,乃陈朝镇东大将军任忠的侄子,李家起兵至龙门,任瑰也是极力主张西渡黄河入关中的人物之一,李渊评其为“卿将家子,深有谋略”。
去年正月,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十余万图谋东都,最后无功而返,返回长安前,命任瑰与吕绍宗统兵镇守新安,任瑰为主,吕绍宗为副。
任瑰镇守在此期间,屡立战功,现已被封为管国公。
当得知独孤武都等人有意作为内应,开门纳入的消息后,任瑰大为高兴,且感到十分的兴奋。东都洛阳的重要性自是不用说,要是他为大唐夺得此城,那他的功劳可就大了,甚至能与晋王李隐和秦王李世民两人相媲美了!
然而,任瑰的副将吕绍宗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却动了别的心思。
吕绍宗作为任瑰的副将,曾与李密、王世充的属下作战多场,也是颇有战功,但封赏自是大不如作为主将的任瑰,到现在也没有封爵,心中常对任瑰感到嫉恨。
所以当吕绍宗得知独孤武都等人有意作为内应的消息后,首先产生的念头便是想将这天大的功劳抢过来!
于是,吕绍宗迫不及待的带着独孤武都使者,星夜启程,向东都赶去,欲成就不世之功业。(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