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聚财

能否实现治下钱财的流通,以更方便的形式携带银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确保工业化进程的一项衡量标准。

“现在大明的货币本位,正在从银本位,逐步朝金本位靠拢,这一过程比较缓慢,这一情况比较新颖。”

崇祯皇帝眼神坚定,环视殿内群臣,继续说道:“中间会遇到很多问题,想要平稳的落实既定部署,就必须要群策群力,妥善解决好遇到的问题。

等到大明治下流通的各式制钱,皆以新制钱体系进行取缔,那么国朝财政的尖锐问题,才有可能得到缓解。

这件事情不是一个户部,就能悉数稳妥的解决,所以内务府有司做的事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陛下,对金本位一事,臣总觉得有些不安。”

黄道周走上前,讲出心中的忧虑,“时下对我国朝而言,并没有稳定的金银储量,一旦明确金本位,而在一些地方,出现较为严峻的挤兑风潮,这极可能威胁到国朝的财政安稳。

这件事情,臣不止一次的去想,也和内务府有司同僚商榷,或许现在不会遇到问题,可今后……”

“卿家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打断道:“不过今后遇到的问题,毕竟现在没有遇到,明确金本位这件事情,是有利于国朝发展的。

现在内务府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既定的事宜做好,至于别的,就无需过多的考虑了。

朕也不妨告诉诸卿,对稳定的金银储量一事,朕已经想过了,一个倭岛,一个南洋,这里都蕴藏着大量的金银矿藏。

或许现在的国朝,还不会过多涉及上述地域,但等到一些问题得到缓解后,国朝就会涉足这些地域,继而开采金银矿藏,以确保金本位的稳定。”

这是要对外扩张吗?

天子说的这些,是真的吗?

钱肃乐、黄道周他们,听闻崇祯皇帝所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虽说有些新颖的词汇,对钱肃乐、黄道周他们来讲,算是比较陌生的,可是一些道理,他们却还是明白了。

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内务府做的事情,一些决策层面的筹划和部署,都是他们直接参与其中的。

金融体系的再定义,对于现阶段的大明而言,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毕竟这背后牵扯到的层面太多了。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激化现有的矛盾,继而给国朝造成严重威胁,破坏掉现有的发展趋势。

“既然江南诸省,初期的银号体系明确下来,那么鉴于现有的情况,朕打算在江南诸省治下,发售一批规模在8000万两的债券。”

崇祯皇帝看了眼王承恩,对黄道周他们说道:“这批债券涉及战争、建设、河政等领域债券,相应的利钱,相较于此前在北方诸省的额度,可适当的提升一些。

就以江南诸省的官田、织造产业作为锚定物,对外进行发售,这批债券份额,该怎样进行分摊,内务府尽快拟定一个章程。

这是朕着西山有司,重新生产的债券样版,诸卿可以先看一看,要是觉得可行,就尽快落实吧。”

“!!!”

钱肃乐、黄道周他们心生惊意,无不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开什么玩笑啊,8000万两的债券,这未免也太多了吧。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江南诸省的银号体系,才刚刚筹设起来没多久,便做出这等事情,必然会引起争议的。”

“是啊陛下,过去内务府,的确是在江南诸省,发售过一批债券,可份额才不过1500万两,尽管这批债券都倾销出去,可是议论此事的群体可不少啊。”

“陛下,现在内务府这边,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财政赤字,但是没必要对外发售一批这等份额的债券啊,此事要再进行商榷才行。”

“陛下……”

看着规谏的诸臣,崇祯皇帝的心里生出唏嘘,对于这种情况,他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

这种现象很正常。

只是钱肃乐、黄道周他们反对,这件事情也必须要去做。

在崇祯皇帝的了解下,江南诸省的治下,流通或窖藏的金银是很庞大的,为了更好的发展北方诸省,必须要通过一些利益,叫这批金银能主动流进北方诸省,内务府就是一个极好的统筹媒介。

除了这一构想外,崇祯皇帝要通过债券的形式,叫大明上下逐步接受一个事实,朝廷发放的债券,是具备信誉保证的。

唯有把这件事情做好,那才能为今后推行纸币,夯筑坚实的基础,银本位也好,金本位也罢,那终究是一个过渡罢了。

想要真正实现汇通天下,掠夺大明之外的财富,加快治下发展进程,大明就必须实现通过信誉担保,印发一批批的纸币,以逐步替代金银,作为流通的货币硬通货。

事情很难做,可崇祯皇帝必须要做。

或许这一过程,需要30年,4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落实,可崇祯皇帝必须未雨绸缪,明确相应的体系才行。

“诸卿对此事存在争议,朕不过多说什么,但发售债券一事,必须要落实下来。”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钱肃乐、黄道周他们,“这一总份额的债券,聚拢起来的金银,要通过大明皇家银号,在松江府所设区域驻所汇总,并及时押解进京。

诸卿在质疑朕的决意前,要先看看朕的构想,这些纲要和债券样版,你们都带去内务府细细品读吧。

看明白了。

想清楚了。

就聚在一起,拟定一份可行性的奏疏,尽快呈递到御前来,这是决定,不是朕和你们商讨。

没其他的事情,就先退下吧,朕还有别的政务要处置,此事没有落实下来前,朕不希望朝野间,听到任何的风声。”

“臣等遵旨。”

钱肃乐、黄道周他们,听闻天子所讲,态度还这般坚决,一个个流露出各异的神情,作揖应道。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