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 不守规矩
厚厚的一沓奏札,赵昺起先还能仔细的阅读,但是他不喜繁文缛节,觉得这不仅是折腾自己,同时也是折腾大家。可他也知道在特定的场合也需要仪式感,这可以视为人类的一种精神追求,想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一抹亮丽的色彩。
比如十八岁的生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学位授予仪式等等,乃至现在他也记的过*要给长辈磕头拜*,才能有红包拿,每逢清明要给过世的亲人扫墓。其实这些都可以视为用仪式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们的期待、我们的敬意以及我们的思念,这是一种对美**生的向往,也是一种对生命历程的珍惜。
大宋王朝的军礼基本沿袭前代,依照成例实行。这种礼仪遵循的是封建社会的礼教精神,把君权神授,代天巡狩这样的思想深深的根植于各项活动之中,并以礼教来规范帝王的各种行为,使其神圣化、神秘化,进而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现下要举行如此隆重的凯旋仪式,其过程表达的也无外乎是皇帝不负上天和祖宗的重托,感谢诸神的保佑,代天罚逆顺利完成的寓意。利用繁杂的仪式和塑造出威严的气氛,突出皇权,让臣民们感到敬畏,从而不敢生出反抗之心。
“陛下,凯旋还朝的诏书还是早些颁布天下为上,以免引起朝野惶恐!”刘黻见小皇帝起初还会仔细看,可后来索性拿起笔一一批阅,而批阅后的札子转而便到了几个人手中,交由他们执行。他看还朝诏书上被批了‘暂缓’二字,向上施礼道。
“还是过了秀州后再行颁布吧,否则途中州县要接连迎送,太过麻烦!”赵昺头也没抬地回答道。
“陛下,当日离开襄阳之时就应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而今已经是延迟许多,不能再拖延了!”刘黻再言道。
“船入运河,航速已然很慢了,途中再要拖拖拉拉,月底也入不了京......”赵昺停下笔,皱皱眉道。
“陛下......”
“刘相,陛下所言不错,且途中船队曾遭到袭扰,因而陛下才下令隐瞒行程,以免遭到宵小的算计。”王应麟随扈一*,倒是适应了小皇帝这种现场办公的方式,许多事情皆是两人一边商议,一边就做出决定,然后立刻拟旨执行,效率十分高。而今见起了争执,连忙解释道。
“王相,礼仪便是如此,不好擅做修改吧!”徐宗仁在旁言道。
“嗯,徐尚书说的是。”王应麟捋捋胡须道,“我们可以稍加变通,凯旋还朝的诏书即时通告天下,但可以加上一句‘免沿途州县迎驾’,如此即可彰显陛下仁德,又可避免迎送的繁琐,汝以为如何?”
“嗯,刘相以为呢?”徐宗仁想想也不错,点点头,转而问刘黻道。
“可行!”如此操作即不破坏礼仪的需要,又满足了小皇帝的要求,刘黻沉吟片刻道。
“臣即刻使人修改诏书,颁布天下!”徐宗仁见二位副相都**意见,让他们附笔,再请陛下批阅后,立刻使人去办。
“朕以为这条也可以改一改!”赵昺又将一本札子让王德转给他们道,“诏令颁布后,要祭祀沿途山岳、江湖诸神,这也不必了,总不能再行回军一一来过。且朕也在行军途中,也曾遥拜道家圣地大、小茗山,还亲上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上香、布施,就当祭过了。”
“陛下,这与礼仪不符,还是要遣地方一一祭拜才好。”徐宗仁言道。
“不必了,从襄樊至京师,途中所过山峦无数,江湖过百,大小神仙鬼怪何止百千。且朕贵为天子,他们还敢为难朕吗?”赵昺摆手道。
“噗嗤......”谢枋得已经落职,现下并无职事,不好插言议论政事。但听了小皇帝这番‘高论’还是忍不住笑了,途中其是在雷池遥望过茗山,却不曾拜过,还将神迹归于缥缈虚无,半分都不曾信;在九华山更加过分,不仅是地藏,连满山的**皆褒贬了一番,香也**上过一根,祭拜也就别提了。而所谓的布施不过是一行人斋饭和住宿的费用,反而给卢旭出主意,要砸了和尚们的饭碗,断了他们的财路。如今却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拜过了,岂不好笑。
“谢先生,不可殿上失仪!”谢 谢枋得一笑,惹得众人侧目,别人不明所以,王应麟却知道其笑什么,连忙板起脸出言‘训斥’道。
“下官知错了!”谢枋得连忙告罪道,“不过下官以为,陛下之言并非全无道理,那些乡间供奉的山神河伯,山精水怪,是当不得天子一拜的。否则天地有灵,**有感,也要怪罪陛下不知轻重,良莠不分的!”
“说的似有道理!”王应麟点点头,他知道坚持让小皇帝将来路上的神仙们拜祭一遍肯定是不可能的,不仅是因为其根本不信鬼神之说,更重要的是舍不得浪费银钱,但是如何过关就是考验他们这些随扈大臣们的智慧了,想想道。
“陛下北伐途中,多次下诏,拨出银钱重修了火神殿、再建伏羲庙及诸多寺观,重建各州府之学,恢复祭祀孔圣。且又下旨在新收各州府建祠祭奠我朝抗击异族入侵战争中殒命疆场的将士及殉国的名士和百姓,可谓功德无数,即便有缺,上天也不会责备的。”
“陛下仁德天地有知,却也不能礼仪有缺。吾记的我朝太祖征战还朝,也是只祭拜京外十里内的神祠,以酒脯为献!”刘黻听了心道,信了你的话才叫有鬼呢,小皇帝什么样自己岂会不知,其能把衍圣公都给废黜了,心里又有多少崇敬之情可想而知。但看破不说破,乃是为臣之道,他自然不会说破,反而又给了个台阶下。
“既然有成例在前,臣也**异议!”徐宗仁也是老臣了,眼看就要致仕退休了,自己又何必惹得皇帝不高兴。再说太祖朝至今已经过去二百*了,当*记录典仪的文卷早就在战乱中散失,说能说得清楚当时的情况,既然说有那就有呗。
“如此甚好!”赵昺点点称赞道,“朕以为这献俘礼也可修改一二,此战我们虽然大获全胜,却**能俘获敌酋,有个镇南王还让其突围跑了,像那么回事儿的几个还被打死了,弄几个*夫长和伪行省的达鲁花赤及枢密之类的小鱼小虾充门面,实在**意思。朕也觉得有失我朝脸面。”
“那陛下以为当如何修订?”徐宗仁皱皱眉言道。
献俘礼是典仪中最为关键,也是重要的一环,是要在入城后将被俘敌酋以白练捆缚带往太庙、太社作象征性的告礼,然后在宫门上行献俘礼。皇帝在门楼前楹当中设帐幄座位,文武百官及献俘将校在楼下左右班立,楼前稍南设献俘之位。
百官到齐后,侍臣将班旗牌用红丝绳袋提升上楼,报知皇帝。皇帝就座,百官三呼*岁行礼。侍臣宣布“引献俘”,将校把被俘者带到献俘位。侍臣当众宣读战胜敌军的“露布”(捷报)。刑部尚书奏告,将某处所俘执献,请交付所司处置。
这时,如果皇帝下令处以极刑,就由大理卿带往法场;如果皇帝下令开释,侍臣便传旨先释缚,随即宣布释放。被俘者三呼*岁,再拜谢恩。文武百官也都再拜搢笏(把笏版插在腰带上)舞蹈,三呼*岁,将整个典仪带入最**。
若是少了‘献俘礼’这一项,徐宗仁以为整个典仪就失去了灵魂,可想想小皇帝以往的战绩,九州海斩了蒙元大将刘深、崖山海战灭了蒙元江东道宣慰使张弘范兄弟、征泉州杀了蒲寿庚,生擒唆都之子,此后在历次琼州保卫战中又连败蒙元大军,最后连主政湖广的阿里海牙也被打死。而收复江南之役,更是斩将无数,所以与前时功绩相较,此次北伐确如小皇帝所言并**俘获蒙元什么重要人物。
“朕以为可以改作‘投旗礼’。”赵昺言道,“我们可令参战的将士们入城时擎缴获的敌军的帅旗、将旗,在祭祀太庙时,将旗帜及其印信皆掷于太庙之前,让百姓围观,此举不但可以彰显我军的功绩,也可提振军民的士气,让蒙元及诸蕃胆寒。”
“嗯,此举甚妙。北伐之战,我军各个战场歼敌数十*,斩将上千,缴获的敌军大小战旗可以千计。令我军将士擎敌旗入城献于太庙,为百*百姓所见,比之或杀或放几个敌酋场面要壮观的多!”刘黻首先赞道,战旗上百就颇为壮观,而上千面战旗同时展开就是遮天蔽日,而一面战旗就代表着一支蒙元军队被全歼,那场面想想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感观也比杀个人更震撼。
“臣遵旨,这便马上令人修改,然后尽快安排下去!”徐宗仁暗自叹口气,小皇帝这不受拘束的性子,真让自己这个礼部尚书难做,好在自己就要致仕,以后就让继任者为难去吧...... 展开全部内容
比如十八岁的生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学位授予仪式等等,乃至现在他也记的过*要给长辈磕头拜*,才能有红包拿,每逢清明要给过世的亲人扫墓。其实这些都可以视为用仪式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们的期待、我们的敬意以及我们的思念,这是一种对美**生的向往,也是一种对生命历程的珍惜。
大宋王朝的军礼基本沿袭前代,依照成例实行。这种礼仪遵循的是封建社会的礼教精神,把君权神授,代天巡狩这样的思想深深的根植于各项活动之中,并以礼教来规范帝王的各种行为,使其神圣化、神秘化,进而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现下要举行如此隆重的凯旋仪式,其过程表达的也无外乎是皇帝不负上天和祖宗的重托,感谢诸神的保佑,代天罚逆顺利完成的寓意。利用繁杂的仪式和塑造出威严的气氛,突出皇权,让臣民们感到敬畏,从而不敢生出反抗之心。
“陛下,凯旋还朝的诏书还是早些颁布天下为上,以免引起朝野惶恐!”刘黻见小皇帝起初还会仔细看,可后来索性拿起笔一一批阅,而批阅后的札子转而便到了几个人手中,交由他们执行。他看还朝诏书上被批了‘暂缓’二字,向上施礼道。
“还是过了秀州后再行颁布吧,否则途中州县要接连迎送,太过麻烦!”赵昺头也没抬地回答道。
“陛下,当日离开襄阳之时就应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而今已经是延迟许多,不能再拖延了!”刘黻再言道。
“船入运河,航速已然很慢了,途中再要拖拖拉拉,月底也入不了京......”赵昺停下笔,皱皱眉道。
“陛下......”
“刘相,陛下所言不错,且途中船队曾遭到袭扰,因而陛下才下令隐瞒行程,以免遭到宵小的算计。”王应麟随扈一*,倒是适应了小皇帝这种现场办公的方式,许多事情皆是两人一边商议,一边就做出决定,然后立刻拟旨执行,效率十分高。而今见起了争执,连忙解释道。
“王相,礼仪便是如此,不好擅做修改吧!”徐宗仁在旁言道。
“嗯,徐尚书说的是。”王应麟捋捋胡须道,“我们可以稍加变通,凯旋还朝的诏书即时通告天下,但可以加上一句‘免沿途州县迎驾’,如此即可彰显陛下仁德,又可避免迎送的繁琐,汝以为如何?”
“嗯,刘相以为呢?”徐宗仁想想也不错,点点头,转而问刘黻道。
“可行!”如此操作即不破坏礼仪的需要,又满足了小皇帝的要求,刘黻沉吟片刻道。
“臣即刻使人修改诏书,颁布天下!”徐宗仁见二位副相都**意见,让他们附笔,再请陛下批阅后,立刻使人去办。
“朕以为这条也可以改一改!”赵昺又将一本札子让王德转给他们道,“诏令颁布后,要祭祀沿途山岳、江湖诸神,这也不必了,总不能再行回军一一来过。且朕也在行军途中,也曾遥拜道家圣地大、小茗山,还亲上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上香、布施,就当祭过了。”
“陛下,这与礼仪不符,还是要遣地方一一祭拜才好。”徐宗仁言道。
“不必了,从襄樊至京师,途中所过山峦无数,江湖过百,大小神仙鬼怪何止百千。且朕贵为天子,他们还敢为难朕吗?”赵昺摆手道。
“噗嗤......”谢枋得已经落职,现下并无职事,不好插言议论政事。但听了小皇帝这番‘高论’还是忍不住笑了,途中其是在雷池遥望过茗山,却不曾拜过,还将神迹归于缥缈虚无,半分都不曾信;在九华山更加过分,不仅是地藏,连满山的**皆褒贬了一番,香也**上过一根,祭拜也就别提了。而所谓的布施不过是一行人斋饭和住宿的费用,反而给卢旭出主意,要砸了和尚们的饭碗,断了他们的财路。如今却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拜过了,岂不好笑。
“谢先生,不可殿上失仪!”谢 谢枋得一笑,惹得众人侧目,别人不明所以,王应麟却知道其笑什么,连忙板起脸出言‘训斥’道。
“下官知错了!”谢枋得连忙告罪道,“不过下官以为,陛下之言并非全无道理,那些乡间供奉的山神河伯,山精水怪,是当不得天子一拜的。否则天地有灵,**有感,也要怪罪陛下不知轻重,良莠不分的!”
“说的似有道理!”王应麟点点头,他知道坚持让小皇帝将来路上的神仙们拜祭一遍肯定是不可能的,不仅是因为其根本不信鬼神之说,更重要的是舍不得浪费银钱,但是如何过关就是考验他们这些随扈大臣们的智慧了,想想道。
“陛下北伐途中,多次下诏,拨出银钱重修了火神殿、再建伏羲庙及诸多寺观,重建各州府之学,恢复祭祀孔圣。且又下旨在新收各州府建祠祭奠我朝抗击异族入侵战争中殒命疆场的将士及殉国的名士和百姓,可谓功德无数,即便有缺,上天也不会责备的。”
“陛下仁德天地有知,却也不能礼仪有缺。吾记的我朝太祖征战还朝,也是只祭拜京外十里内的神祠,以酒脯为献!”刘黻听了心道,信了你的话才叫有鬼呢,小皇帝什么样自己岂会不知,其能把衍圣公都给废黜了,心里又有多少崇敬之情可想而知。但看破不说破,乃是为臣之道,他自然不会说破,反而又给了个台阶下。
“既然有成例在前,臣也**异议!”徐宗仁也是老臣了,眼看就要致仕退休了,自己又何必惹得皇帝不高兴。再说太祖朝至今已经过去二百*了,当*记录典仪的文卷早就在战乱中散失,说能说得清楚当时的情况,既然说有那就有呗。
“如此甚好!”赵昺点点称赞道,“朕以为这献俘礼也可修改一二,此战我们虽然大获全胜,却**能俘获敌酋,有个镇南王还让其突围跑了,像那么回事儿的几个还被打死了,弄几个*夫长和伪行省的达鲁花赤及枢密之类的小鱼小虾充门面,实在**意思。朕也觉得有失我朝脸面。”
“那陛下以为当如何修订?”徐宗仁皱皱眉言道。
献俘礼是典仪中最为关键,也是重要的一环,是要在入城后将被俘敌酋以白练捆缚带往太庙、太社作象征性的告礼,然后在宫门上行献俘礼。皇帝在门楼前楹当中设帐幄座位,文武百官及献俘将校在楼下左右班立,楼前稍南设献俘之位。
百官到齐后,侍臣将班旗牌用红丝绳袋提升上楼,报知皇帝。皇帝就座,百官三呼*岁行礼。侍臣宣布“引献俘”,将校把被俘者带到献俘位。侍臣当众宣读战胜敌军的“露布”(捷报)。刑部尚书奏告,将某处所俘执献,请交付所司处置。
这时,如果皇帝下令处以极刑,就由大理卿带往法场;如果皇帝下令开释,侍臣便传旨先释缚,随即宣布释放。被俘者三呼*岁,再拜谢恩。文武百官也都再拜搢笏(把笏版插在腰带上)舞蹈,三呼*岁,将整个典仪带入最**。
若是少了‘献俘礼’这一项,徐宗仁以为整个典仪就失去了灵魂,可想想小皇帝以往的战绩,九州海斩了蒙元大将刘深、崖山海战灭了蒙元江东道宣慰使张弘范兄弟、征泉州杀了蒲寿庚,生擒唆都之子,此后在历次琼州保卫战中又连败蒙元大军,最后连主政湖广的阿里海牙也被打死。而收复江南之役,更是斩将无数,所以与前时功绩相较,此次北伐确如小皇帝所言并**俘获蒙元什么重要人物。
“朕以为可以改作‘投旗礼’。”赵昺言道,“我们可令参战的将士们入城时擎缴获的敌军的帅旗、将旗,在祭祀太庙时,将旗帜及其印信皆掷于太庙之前,让百姓围观,此举不但可以彰显我军的功绩,也可提振军民的士气,让蒙元及诸蕃胆寒。”
“嗯,此举甚妙。北伐之战,我军各个战场歼敌数十*,斩将上千,缴获的敌军大小战旗可以千计。令我军将士擎敌旗入城献于太庙,为百*百姓所见,比之或杀或放几个敌酋场面要壮观的多!”刘黻首先赞道,战旗上百就颇为壮观,而上千面战旗同时展开就是遮天蔽日,而一面战旗就代表着一支蒙元军队被全歼,那场面想想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感观也比杀个人更震撼。
“臣遵旨,这便马上令人修改,然后尽快安排下去!”徐宗仁暗自叹口气,小皇帝这不受拘束的性子,真让自己这个礼部尚书难做,好在自己就要致仕,以后就让继任者为难去吧......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