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吐蕃使臣
“启禀陛下!吐蕃遣使求见!”大臣在开会的时候,向李承乾提起吐蕃使臣的事情。
“宣!”李承乾道。
“宣,吐蕃使臣觐见!”王泉上前喊道。
“宣,吐蕃使臣觐见!”殿外宦官将话传递出去,吐蕃使臣听到召唤他的时候,便跟着宦官来到宣政殿,觐见大唐皇帝李承乾。
“外臣拜见大唐皇帝陛下!”吐蕃使臣行礼道。
“免礼平身!吐蕃使臣千里迢迢来我长安,所为何事?”李承乾道。
“启禀大唐皇帝陛下!我奉赞普之命,前来长安拜见,请求大唐能够允许我吐蕃和吐谷浑和好,并且为了表示吐蕃和吐谷浑的友好。”
“希望大唐皇帝能够准许我吐蕃在河源赤水一带进行放牧,我吐蕃为了表示诚意,愿意和吐谷浑和亲。”吐蕃使臣说道。
他这次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和吐谷浑和好,也不是来和什么亲的,主要还是希望唐朝能够承认吐蕃兼并吐谷浑。
“赤水本就是吐谷浑之地,与你吐蕃何干?岂容你吐蕃在赤水放牧,你这样鸠占鹊巢未免太过不合适,你吐蕃所请,朕不允!”李承乾道,他自然不会同意吐蕃的请求。
“大唐皇帝陛下!我吐蕃只是希望能够与吐谷浑和平相处,难道大唐皇帝想要看到狼烟四起,吐蕃和吐谷浑争斗下去吗?”吐蕃使臣说道。
这种鬼话也能说的出来,谁会相信你们吐蕃人说的鬼话,你要是爱护和平,又怎么可能吞并吐谷浑。
吐蕃人真当所有人都是傻子不成?
“你们既然想要和平相处,就请从吐谷浑撤兵回你们吐蕃去,将侵占吐谷浑的领地归还给吐谷浑,而不是跑到人家的地盘上放牧。”李承乾说道。
吐蕃使臣哑口无言,要他们吐蕃撤离吐谷浑,将侵占的部分吐谷浑归还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吐蕃这次出使大唐为的就是希望大唐能够默认他们占领吐谷浑。
即便不答应也没有关系,吐蕃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撤回吐蕃去,而是会继续和吐谷浑死磕到底。
这次出使大唐,无非就是来试探大唐皇帝的态度。
“我吐蕃是带着诚意来,希望大唐皇帝能够帮忙调和吐蕃和吐谷浑的关系,我吐蕃愿意下嫁一位公主给吐谷浑的王子,永结百年之好。”
“我吐蕃也不需要吐谷浑给什么聘礼,只需要吐谷浑能够让我吐蕃人在赤水一带放牧即可,而且,我吐蕃愿意给丰厚的嫁妆。”吐蕃使臣说道。
“如此鬼话连篇,你觉的天下人会信吗?换成你你会信吗?”李承乾质问道。
“我信,我吐蕃是言而有信之邦!断然做不出背信弃义之事。”吐蕃使者说道。
只要能够完成任务,怎么都行,反正上嘴唇碰下嘴唇,话还不是任由自己说。
李承乾差点气乐了!吐蕃已经厚颜无耻到鬼话连篇张嘴就连,而且还是脸不红心不跳。
“无论你说什么朕都不会答应,奉劝你们一句,吐谷浑是我大唐的附属国,念在吐蕃是我大唐的姻亲,这次侵扰吐谷浑,大唐就不追究了。”
“但你们要立刻撤离吐谷浑,返回逻娑去,否则,我大唐将出兵帮助吐谷浑维护安定,你可以退下了!”李承乾说道,多一句废话都不想和吐蕃使臣说。
“我一定会将大唐皇帝的话,原封不动的带回给我的大论,告辞!”吐蕃使臣说罢,行礼退了下去,他知道多说无疑。
“诸位爱卿,对于吐蕃和吐谷浑之事,你们有什么看法?”等吐蕃使臣离开之后,李承乾问道。
“启禀陛下!以大唐如今的情况来看,臣以为不宜和吐蕃发生冲突,一切以和为贵。”一名大臣出列行礼道。
现在的唐朝一边要努力的平定叛乱,一边又在加快讨伐高句丽的步伐,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吐蕃和吐谷浑的事情。
“那依爱卿之间,我们应该怎么办?”李承乾问道。
“臣觉得我们可以派出使臣,代表吐谷浑与吐蕃和谈,希望吐蕃能够停止兵戈,不再侵扰吐谷浑。”大臣说道。
“那你打算怎么和谈?”李承乾再次问道。
“臣以为,可以将被吐蕃侵占的土地让给吐蕃,以此换来和平。”大臣说道。
大臣觉得这是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和吐蕃和谈,将吐谷浑被侵占的土地割让给吐蕃算了,反正不是自己的。
“简直荒谬!朕从未听说过被强盗打劫了,抢了你的东西,你还要双手奉上,陪笑脸的。”
“吐蕃狼子野心早已经是昭然若揭,你真以为和谈就能解决吐蕃和吐谷浑之间纷争,简直异想天开。”
“吐蕃要吞并吐谷浑之决心从未动摇,一旦做出任何妥协,他便会得寸进尺,慢慢的蚕食,直到彻底吞并吐谷浑为止。”李承乾说道。
大臣无话可说!只好退了回去。
“朕接到漠北的急报!你可知这急报中说了什么?”李承乾问道。
“陛下!漠北难道又出什么事了?而且此事还跟吐蕃有关?”中书令李恪问道。
“前年十二月弓月部和疏勒部反叛,弓月部进攻于阗,朕命安西都护高贤为行军总管出兵救援。”
“本以为高贤能够很快就平定弓月部和疏勒部的叛乱,可谁曾想,高贤却派人送来急报,弓月部和疏勒部勾结吐蕃一同入侵于阗。”李承乾道。
众人闻言皆是大惊!他们没有想到这里面居然还有吐蕃参与。
“陛下!臣以为此时应该立刻派兵增援于阗,于阗乃安西四镇之一,其作用重大,不容有失。”兵部侍郎出列行礼道。
“朕也有此意,上官仪拟诏,命西州都督崔之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二人领兵,即可前去救援于阗,不得有误,万不可让于阗落入吐蕃之手。”李承乾道。
“臣领旨!”上官仪出列行礼道。
“退朝!”李承乾起身离开宣政殿,大臣们恭送他离开。
开完上班会议之后,大臣们离开宣政殿,各自返回自己的办公场所,处理公务。
上官仪草拟完诏书之后,经三省官员确认无误之后,送到李承乾面前,由他画敕盖印,然后执行下去。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