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霍邑之战(下)
雀鼠谷与贾胡堡之所以显得如此险要,是由汾水东西两侧的霍山(太岳山)与吕梁山的夹峙而形成,而霍邑正处在这狭长隘路的南口,李军若不将之拔出,根本无法继续进军,所以霍邑之战,是不得不打的。
李渊怕宋老生不出战而坚守霍邑,使得战事陷入持久之中,便没轻易下令进攻霍邑城,让大军安下营寨后,召集众将商议进攻霍邑之事。
李建成、李世民似乎都有了定计,正要说话,李隐却抢先道“宋老生有勇无谋,我们用轻骑向他挑衅,按理他不会不出战,假使他坚守不出,我们就诬陷他对我们有二心,他害怕被左右的人奏报,怎敢不出战?”
李渊听后,拍手称赞道:“吾儿说的有道理,在贾胡堡时宋老生未能迎战我军,我就知道他是无能之辈。”
李建成、李世民对此感到有些郁闷,因为李隐之言,正是他们两个刚才说出到嘴边的话。
李渊立即调兵遣将,命李隐率本部的五千精锐骑兵,先到霍邑城东面几里外的地方等候战机,然后派李建成、李世民率领几十骑到城下,举鞭挥旗就像要包围城池的样子,并且辱骂宋老生。
宋老生果然受不得如此侮辱,顿时大怒,亲率三万人从东门、南门分道出战。李渊派殷开山立刻去召集后军,后军来到后,李渊就和李建成在城东列阵,李世民在城南列阵。
李渊、李建成所部率先与宋老生的人马厮杀在一起,李世民所部也随之在城南与敌军展开交战。
一时间,战场上喊杀整天,血肉横飞,决定李家命运的霍邑之战正式打响。
李家的军队与宋老生的军队交战一阵子后,李家军队战斗力毕竟稍逊宋老神这支从关中带来的精锐,所以渐渐有些不支。
裴寂见了这情形后,一脸的惊惧,向李渊颤颤道:“大……大将军,我们的人马似乎顶不住了,要不……要不……”
裴寂原本是想劝李渊后撤一些的,但一旁的刘文静却对他怒视了一眼,裴寂心中一寒,说到嘴边的话便被逼了回去。
李渊大声喊道:“请各军务必再顶住,我儿李隐定能在最后帮我们扭转占据!”
李渊对此战的最大依仗,自然便是李隐亲自率领的五千骑兵了。就在双方交战进入最胶着的时候,忽然之间轰鸣的马蹄声响起,李隐终于不负众望,从南原率兵驰马而下,冲击宋老生的军阵,出击宋老生军的背后。
李隐挥刀砍杀,亲手杀死几十人,两把刀子都砍缺了口,飞溅的鲜血沾满衣袖,李隐将衣袖上的血甩掉再战。
原本已有些奔溃迹象的李家军队,见到此等情形后,兵势又振奋起来,李渊还趁宋老神军队队伍被李隐的骑兵冲击得有些混乱之际,派人四处呼喊道:“李军已经抓住宋老生了!”
宋老生军于是开始出现溃逃,李渊精神一阵,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宋老生军士气大跌之下,最终抵挡不住,因此大败而去。
李渊指挥军队迅速直抵城门,堵截宋老生,不让溃军进城,宋老生混乱中无处可逃,不得已下马跳入壕沟,想在其中躲避一会再做计较,却被路过的刘弘基一眼认了出来,刘弘基于是手起刀落,一刀将宋老生砍成了两段。
这一战,隋军的死尸遍布了几里。
这时天已黑了下来,但李渊立即命令大军趁胜追击,立即登城攻打霍邑,当时没有攻城的器械,只要简陋的云梯,将士们赤膊登城,由于主将宋老生已死,霍邑城中士气低迷,根本无心抵抗,于是李家军队很快攻下霍邑,霍邑之战,最后以李军的胜利而告终。
霍邑之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战,此战过后,朝廷防范李家军队入关途中极为险要的霍邑被李家攻占,入关的大门再次被李军打开了几分。
霍邑之战中李军也受了一定程度的损耗,李渊便下令让大军暂时在霍邑休整。
休整的同时,李渊还开始奖赏攻取霍邑的有功将士,有些军吏认为奴隶身份应募的人不能和良人同样论功。
李渊道:“矢石之间,不分贵贱,论勋之际,何有差别?出身无论是贵是贱,都应该同样按功颁赏授官。”
如此奖赏颁布后,李军的士气立即大涨了许多。
六月初八,李渊接见了霍邑的吏民,慰劳赏赐,如同西河郡一样,并挑选霍邑强壮的男丁从军。祖籍在关中的军士要回乡的,都授予五品散官,让他们回去。
有人劝李渊说授官太多,李渊道:“隋氏吝惜勋位赏赐,因而失去人心。我怎么能效仿他们?况且用官职来收拢众人,不胜于兵乎!”
众人听李渊这样说后,都觉得有道理,便不再相劝。
就在李家攻下霍邑的时候,占据陇右地区的薛举也准备要亲率大军去夺长安。不过薛举的大军还未集结,便又消息传来,他底盘后方的河西地区,全都被一个叫李轨的人占领了。
李轨是河西地区的著名豪望,为人机智多谋,能言善辩,且家中富有,喜好侠义之举,故为乡里称赞,现在为武威郡的鹰扬府司马。
薛举在金城作乱时,李轨和同郡的曹珍、关谨、梁硕、安仁等人商议道:“薛举成势后,必定前来侵犯河西地区,郡官昏庸、怯懦,看情势抵御不了薛举的,但我们怎么能毫不抵抗就让自己和妻子儿女作人家的俘虏呢?不如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抵抗薛举,据保河西以等待形势发生变化。”
大家都认为这个意见很对。想推举一个人为首领,大家各自推让,不肯出来为首。
曹珍道:“我久闻图谶上说李氏应当为天子,今天司马李轨也参加了这一谋划,这难道不是天命吗?”
于是大家一同向李轨跪拜,奉他为主,李轨推辞几下后,便也接受了众人的跪拜。
由此可见,某个图谶一旦流行起来后,确实是有着不一般的隐形力量的,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的这个图谶,这时的天下,叛军首领中姓氏最多的,便是李姓了。(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
李渊怕宋老生不出战而坚守霍邑,使得战事陷入持久之中,便没轻易下令进攻霍邑城,让大军安下营寨后,召集众将商议进攻霍邑之事。
李建成、李世民似乎都有了定计,正要说话,李隐却抢先道“宋老生有勇无谋,我们用轻骑向他挑衅,按理他不会不出战,假使他坚守不出,我们就诬陷他对我们有二心,他害怕被左右的人奏报,怎敢不出战?”
李渊听后,拍手称赞道:“吾儿说的有道理,在贾胡堡时宋老生未能迎战我军,我就知道他是无能之辈。”
李建成、李世民对此感到有些郁闷,因为李隐之言,正是他们两个刚才说出到嘴边的话。
李渊立即调兵遣将,命李隐率本部的五千精锐骑兵,先到霍邑城东面几里外的地方等候战机,然后派李建成、李世民率领几十骑到城下,举鞭挥旗就像要包围城池的样子,并且辱骂宋老生。
宋老生果然受不得如此侮辱,顿时大怒,亲率三万人从东门、南门分道出战。李渊派殷开山立刻去召集后军,后军来到后,李渊就和李建成在城东列阵,李世民在城南列阵。
李渊、李建成所部率先与宋老生的人马厮杀在一起,李世民所部也随之在城南与敌军展开交战。
一时间,战场上喊杀整天,血肉横飞,决定李家命运的霍邑之战正式打响。
李家的军队与宋老生的军队交战一阵子后,李家军队战斗力毕竟稍逊宋老神这支从关中带来的精锐,所以渐渐有些不支。
裴寂见了这情形后,一脸的惊惧,向李渊颤颤道:“大……大将军,我们的人马似乎顶不住了,要不……要不……”
裴寂原本是想劝李渊后撤一些的,但一旁的刘文静却对他怒视了一眼,裴寂心中一寒,说到嘴边的话便被逼了回去。
李渊大声喊道:“请各军务必再顶住,我儿李隐定能在最后帮我们扭转占据!”
李渊对此战的最大依仗,自然便是李隐亲自率领的五千骑兵了。就在双方交战进入最胶着的时候,忽然之间轰鸣的马蹄声响起,李隐终于不负众望,从南原率兵驰马而下,冲击宋老生的军阵,出击宋老生军的背后。
李隐挥刀砍杀,亲手杀死几十人,两把刀子都砍缺了口,飞溅的鲜血沾满衣袖,李隐将衣袖上的血甩掉再战。
原本已有些奔溃迹象的李家军队,见到此等情形后,兵势又振奋起来,李渊还趁宋老神军队队伍被李隐的骑兵冲击得有些混乱之际,派人四处呼喊道:“李军已经抓住宋老生了!”
宋老生军于是开始出现溃逃,李渊精神一阵,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宋老生军士气大跌之下,最终抵挡不住,因此大败而去。
李渊指挥军队迅速直抵城门,堵截宋老生,不让溃军进城,宋老生混乱中无处可逃,不得已下马跳入壕沟,想在其中躲避一会再做计较,却被路过的刘弘基一眼认了出来,刘弘基于是手起刀落,一刀将宋老生砍成了两段。
这一战,隋军的死尸遍布了几里。
这时天已黑了下来,但李渊立即命令大军趁胜追击,立即登城攻打霍邑,当时没有攻城的器械,只要简陋的云梯,将士们赤膊登城,由于主将宋老生已死,霍邑城中士气低迷,根本无心抵抗,于是李家军队很快攻下霍邑,霍邑之战,最后以李军的胜利而告终。
霍邑之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战,此战过后,朝廷防范李家军队入关途中极为险要的霍邑被李家攻占,入关的大门再次被李军打开了几分。
霍邑之战中李军也受了一定程度的损耗,李渊便下令让大军暂时在霍邑休整。
休整的同时,李渊还开始奖赏攻取霍邑的有功将士,有些军吏认为奴隶身份应募的人不能和良人同样论功。
李渊道:“矢石之间,不分贵贱,论勋之际,何有差别?出身无论是贵是贱,都应该同样按功颁赏授官。”
如此奖赏颁布后,李军的士气立即大涨了许多。
六月初八,李渊接见了霍邑的吏民,慰劳赏赐,如同西河郡一样,并挑选霍邑强壮的男丁从军。祖籍在关中的军士要回乡的,都授予五品散官,让他们回去。
有人劝李渊说授官太多,李渊道:“隋氏吝惜勋位赏赐,因而失去人心。我怎么能效仿他们?况且用官职来收拢众人,不胜于兵乎!”
众人听李渊这样说后,都觉得有道理,便不再相劝。
就在李家攻下霍邑的时候,占据陇右地区的薛举也准备要亲率大军去夺长安。不过薛举的大军还未集结,便又消息传来,他底盘后方的河西地区,全都被一个叫李轨的人占领了。
李轨是河西地区的著名豪望,为人机智多谋,能言善辩,且家中富有,喜好侠义之举,故为乡里称赞,现在为武威郡的鹰扬府司马。
薛举在金城作乱时,李轨和同郡的曹珍、关谨、梁硕、安仁等人商议道:“薛举成势后,必定前来侵犯河西地区,郡官昏庸、怯懦,看情势抵御不了薛举的,但我们怎么能毫不抵抗就让自己和妻子儿女作人家的俘虏呢?不如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抵抗薛举,据保河西以等待形势发生变化。”
大家都认为这个意见很对。想推举一个人为首领,大家各自推让,不肯出来为首。
曹珍道:“我久闻图谶上说李氏应当为天子,今天司马李轨也参加了这一谋划,这难道不是天命吗?”
于是大家一同向李轨跪拜,奉他为主,李轨推辞几下后,便也接受了众人的跪拜。
由此可见,某个图谶一旦流行起来后,确实是有着不一般的隐形力量的,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的这个图谶,这时的天下,叛军首领中姓氏最多的,便是李姓了。(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