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枪与范跑跑
9月1日上午,深圳宝安区一名男子用菜刀挟持了超市收银员小郑,连砍人质三刀后,被民警连开12枪击毙。看多了电视里的一击毙命,网友们奇怪,为什么对近在咫尺的赵某(据记者了解,被击毙的歹徒名叫赵思峰,30岁,河南商丘市人。)要连开12枪?(9月3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
笔者很能理解网友们的质疑,确实,那么近的距离,击毙歹徒用不了12枪。然而,却也不能不说,这种事后的质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痛”如果任何一位网友——甚至一位训练有素的警察——若亲临其境,恐怕谁都没法预测自己会开多少枪。
笔者正好在电视上目睹了当时的情境。从视频上看,当时歹徒已经完全失控了,拿着一把菜刀发疯似地往人质身上砍,若多耽误半分钟,恐怕人质就有生命危险。为了确保人质的安全,开枪肯定是第一选择,而且是合理合法的。试想,如果警察在场的情况下人质被害,恐怕网友们要质疑的就不仅仅是“12枪”那么简单了。
为什么打了“12枪”呢?主要原因恰恰在于离歹徒太近,如果象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利用狙击手远距离射击,一般都会一击毙命。但当时的情况,是不容许你从容地调用狙击手的,而且歹徒与人质都在一个狭窄的停车场保安亭内,要寻找一个隐蔽的远距离射击的角度,也不是那么容易。由于离得太近,所以当亲眼目睹歹徒的狂暴行为时,很容易引起本能的情绪上的反应,肾上腺素会迅速升高,血流将加速,心跳将加快——就算再训练有素,恐怕也难以避免这种生理反应,不可能做到象远距离射击的狙击手那么冷静。在这种时候,人的大脑往往是一片空白,或被某种单一的念头——如救人——所主宰。因为太紧张,枪法肯定也会受到影响,不停地抠动扳机在当时是最自然的行为,而且在歹徒倒下之前,必须让子弹连续地射向歹徒。何况,当时是隔窗射击,警察不能迅速进入房间解救人质,也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确定歹徒已完全丧失了反击能力,如果倒下后的歹徒利用警察进入房间的这一空闲继续向人质施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就算歹徒倒下了,为了确保他完全丧失反击能力,再补上几枪也是很有必要的,打了“12枪”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在汶川大地震的那一瞬间,一位叫范美忠的老师为了逃命,第一时间冲出了教室,甚至没有向学生喊一句“快跑”因此惹来了铺天盖地而来的口水和板砖,并落下了一个“范跑跑”的恶名。其实,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我们自己身处那种危机的情境中时,恐怕谁都不能担保会比他表现得更好,或更英勇。因此,我们无权谴责“范跑跑”也无权谴责为救人质开了“12枪”的警察——毕竟,生命是最宝贵的,当自己的或人质的生命处于千钧一发的危险之中的时候,谁都很难再保持平时的客观冷静,也说不起冠冕堂皇的大话了。 9月1日上午,深圳宝安区一名男子用菜刀挟持了超市收银员小郑,连砍人质三刀后,被民警连开12枪击毙。看多了电视里的一击毙命,网友们奇怪,为什么对近在咫尺的赵某(据记者了解,被击毙的歹徒名叫赵思峰,30岁,河南商丘市人。)要连开12枪?(9月3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
笔者很能理解网友们的质疑,确实,那么近的距离,击毙歹徒用不了12枪。然而,却也不能不说,这种事后的质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痛”如果任何一位网友——甚至一位训练有素的警察——若亲临其境,恐怕谁都没法预测自己会开多少枪。
笔者正好在电视上目睹了当时的情境。从视频上看,当时歹徒已经完全失控了,拿着一把菜刀发疯似地往人质身上砍,若多耽误半分钟,恐怕人质就有生命危险。为了确保人质的安全,开枪肯定是第一选择,而且是合理合法的。试想,如果警察在场的情况下人质被害,恐怕网友们要质疑的就不仅仅是“12枪”那么简单了。
为什么打了“12枪”呢?主要原因恰恰在于离歹徒太近,如果象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利用狙击手远距离射击,一般都会一击毙命。但当时的情况,是不容许你从容地调用狙击手的,而且歹徒与人质都在一个狭窄的停车场保安亭内,要寻找一个隐蔽的远距离射击的角度,也不是那么容易。由于离得太近,所以当亲眼目睹歹徒的狂暴行为时,很容易引起本能的情绪上的反应,肾上腺素会迅速升高,血流将加速,心跳将加快——就算再训练有素,恐怕也难以避免这种生理反应,不可能做到象远距离射击的狙击手那么冷静。在这种时候,人的大脑往往是一片空白,或被某种单一的念头——如救人——所主宰。因为太紧张,枪法肯定也会受到影响,不停地抠动扳机在当时是最自然的行为,而且在歹徒倒下之前,必须让子弹连续地射向歹徒。何况,当时是隔窗射击,警察不能迅速进入房间解救人质,也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确定歹徒已完全丧失了反击能力,如果倒下后的歹徒利用警察进入房间的这一空闲继续向人质施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就算歹徒倒下了,为了确保他完全丧失反击能力,再补上几枪也是很有必要的,打了“12枪”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在汶川大地震的那一瞬间,一位叫范美忠的老师为了逃命,第一时间冲出了教室,甚至没有向学生喊一句“快跑”因此惹来了铺天盖地而来的口水和板砖,并落下了一个“范跑跑”的恶名。其实,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我们自己身处那种危机的情境中时,恐怕谁都不能担保会比他表现得更好,或更英勇。因此,我们无权谴责“范跑跑”也无权谴责为救人质开了“12枪”的警察——毕竟,生命是最宝贵的,当自己的或人质的生命处于千钧一发的危险之中的时候,谁都很难再保持平时的客观冷静,也说不起冠冕堂皇的大话了。 展开全部内容
笔者很能理解网友们的质疑,确实,那么近的距离,击毙歹徒用不了12枪。然而,却也不能不说,这种事后的质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痛”如果任何一位网友——甚至一位训练有素的警察——若亲临其境,恐怕谁都没法预测自己会开多少枪。
笔者正好在电视上目睹了当时的情境。从视频上看,当时歹徒已经完全失控了,拿着一把菜刀发疯似地往人质身上砍,若多耽误半分钟,恐怕人质就有生命危险。为了确保人质的安全,开枪肯定是第一选择,而且是合理合法的。试想,如果警察在场的情况下人质被害,恐怕网友们要质疑的就不仅仅是“12枪”那么简单了。
为什么打了“12枪”呢?主要原因恰恰在于离歹徒太近,如果象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利用狙击手远距离射击,一般都会一击毙命。但当时的情况,是不容许你从容地调用狙击手的,而且歹徒与人质都在一个狭窄的停车场保安亭内,要寻找一个隐蔽的远距离射击的角度,也不是那么容易。由于离得太近,所以当亲眼目睹歹徒的狂暴行为时,很容易引起本能的情绪上的反应,肾上腺素会迅速升高,血流将加速,心跳将加快——就算再训练有素,恐怕也难以避免这种生理反应,不可能做到象远距离射击的狙击手那么冷静。在这种时候,人的大脑往往是一片空白,或被某种单一的念头——如救人——所主宰。因为太紧张,枪法肯定也会受到影响,不停地抠动扳机在当时是最自然的行为,而且在歹徒倒下之前,必须让子弹连续地射向歹徒。何况,当时是隔窗射击,警察不能迅速进入房间解救人质,也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确定歹徒已完全丧失了反击能力,如果倒下后的歹徒利用警察进入房间的这一空闲继续向人质施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就算歹徒倒下了,为了确保他完全丧失反击能力,再补上几枪也是很有必要的,打了“12枪”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在汶川大地震的那一瞬间,一位叫范美忠的老师为了逃命,第一时间冲出了教室,甚至没有向学生喊一句“快跑”因此惹来了铺天盖地而来的口水和板砖,并落下了一个“范跑跑”的恶名。其实,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我们自己身处那种危机的情境中时,恐怕谁都不能担保会比他表现得更好,或更英勇。因此,我们无权谴责“范跑跑”也无权谴责为救人质开了“12枪”的警察——毕竟,生命是最宝贵的,当自己的或人质的生命处于千钧一发的危险之中的时候,谁都很难再保持平时的客观冷静,也说不起冠冕堂皇的大话了。 9月1日上午,深圳宝安区一名男子用菜刀挟持了超市收银员小郑,连砍人质三刀后,被民警连开12枪击毙。看多了电视里的一击毙命,网友们奇怪,为什么对近在咫尺的赵某(据记者了解,被击毙的歹徒名叫赵思峰,30岁,河南商丘市人。)要连开12枪?(9月3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
笔者很能理解网友们的质疑,确实,那么近的距离,击毙歹徒用不了12枪。然而,却也不能不说,这种事后的质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痛”如果任何一位网友——甚至一位训练有素的警察——若亲临其境,恐怕谁都没法预测自己会开多少枪。
笔者正好在电视上目睹了当时的情境。从视频上看,当时歹徒已经完全失控了,拿着一把菜刀发疯似地往人质身上砍,若多耽误半分钟,恐怕人质就有生命危险。为了确保人质的安全,开枪肯定是第一选择,而且是合理合法的。试想,如果警察在场的情况下人质被害,恐怕网友们要质疑的就不仅仅是“12枪”那么简单了。
为什么打了“12枪”呢?主要原因恰恰在于离歹徒太近,如果象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利用狙击手远距离射击,一般都会一击毙命。但当时的情况,是不容许你从容地调用狙击手的,而且歹徒与人质都在一个狭窄的停车场保安亭内,要寻找一个隐蔽的远距离射击的角度,也不是那么容易。由于离得太近,所以当亲眼目睹歹徒的狂暴行为时,很容易引起本能的情绪上的反应,肾上腺素会迅速升高,血流将加速,心跳将加快——就算再训练有素,恐怕也难以避免这种生理反应,不可能做到象远距离射击的狙击手那么冷静。在这种时候,人的大脑往往是一片空白,或被某种单一的念头——如救人——所主宰。因为太紧张,枪法肯定也会受到影响,不停地抠动扳机在当时是最自然的行为,而且在歹徒倒下之前,必须让子弹连续地射向歹徒。何况,当时是隔窗射击,警察不能迅速进入房间解救人质,也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确定歹徒已完全丧失了反击能力,如果倒下后的歹徒利用警察进入房间的这一空闲继续向人质施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就算歹徒倒下了,为了确保他完全丧失反击能力,再补上几枪也是很有必要的,打了“12枪”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在汶川大地震的那一瞬间,一位叫范美忠的老师为了逃命,第一时间冲出了教室,甚至没有向学生喊一句“快跑”因此惹来了铺天盖地而来的口水和板砖,并落下了一个“范跑跑”的恶名。其实,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我们自己身处那种危机的情境中时,恐怕谁都不能担保会比他表现得更好,或更英勇。因此,我们无权谴责“范跑跑”也无权谴责为救人质开了“12枪”的警察——毕竟,生命是最宝贵的,当自己的或人质的生命处于千钧一发的危险之中的时候,谁都很难再保持平时的客观冷静,也说不起冠冕堂皇的大话了。 展开全部内容